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范文格式    开题报告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探析开题报告修改0110
创建时间:04-07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探析开题报告修改0110




葫芦岛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探析           


     __      葫芦岛电        ___


    业: _    __工商管理_  _     _____

 

    名: __      _顾文晶              

  

    号: __   10220157561             

 

指导教师: __                     __

 

 

 

 

 


2012  9  30

 

 


论文

题目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探析

论文选题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

(一)理论意义

作为企业管理层研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层收购理论在企业管理学科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研究、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的理论以及实践活动,探寻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对策,对企业管理学科的理论建设以及管理层收购理论研究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应用价值

管理层收购对我国的意义不只是对经营管理层的激励,更多的在于对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的贡献,建立具有中国特色MBO对我国的企业改革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在已经实施的管理层收购案例中,却也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等问题。鉴于此,研究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管理层收购达到优化的目标提出对策,以期管理层收购趋于公开、公正、公平,从而对能更好的服务于改革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 MBO 理论的解释主要包括交易成本、税收、财务杠杆非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控制、收购防御、管理者报酬缺陷、剥夺债权人、风险套利等九个假说。这些理论大同小异,最后都可归结为财富转移论和效率论两种观点。效率论 MBO 的主流理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一下几种:

一是代理成本说。该学说认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利益的不一致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只要是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代理成本。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就必须给予经营者恰当有效的激励与约束,使两者相容。矛盾的关键在于使经营者享有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经营获得的收益,从而使经营者的行为与所有者利益相一致MBO 就是这样一种充分尊重和理解经营者价值,同时包括了自身管理要素、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分配问题的制度化改革措施,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代理成本,创造价值。针 20  60 年代以来在美国出现的并购热潮,詹森Jensen)从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认为是管理层的利益最大化推动了并购浪潮的出现,多元化以及多元化的实现手并购,极大地扩大了企业规模,而管理层的报酬更多地是与企业规模,而不是企业绩效联系在一起的。按詹森与麦克林的定义,代理成本是指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乏关于代理人努力与客观状态的充分信息而发生的权益损失。它以充分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所实现的利润水平为参照,通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次优契约所实现的预期利润来估。过去三十年里,现代经济学


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代理成本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所有者缺乏有关企业运营中客观随机冲击的准确信息,而处于第一线的代理人往往对随机冲击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这样,由于有关随机冲击的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所有者)所选择的基于绩效的契约会导致激励机制上的扭曲,于是造成所次优契相对最优契的效率损失,也就是代理成本。詹森1986)著名的现金流量假说认为,自由现金流量使管理层有了进行多元化和并购的自由选择空间。任意使用自由现金流量是代理成本的一个主要体现,因为自由现金流量本应是支付给股东的红利。通过较高的财务杠杆率增加债务,可以迫使成熟企业将过多的自由现金流用于偿还债务,高负债因此成为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的控制手段。

二是防御剥夺说。詹森的解释主要集中在对管理层机会主义的防范和有效制止上,潜在的假设就是管理层总是在利用所掌握的控制权为自己谋取收益,如果没有来自于管理层以外的力量,就不会促使管理层主动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主动改善企业资源低效利用的局面。虽 LBO 机构作为外部力量在收购企业后,可以通过债务杠杆减少管理层自由支配现金流量的空间,投入并购专家(替换管理者),并给予新任管理层强大的股权激励以激发其为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努力,但 MBO 来说,更多的是由管理层发起的,管理层应当 MBO 的主导者,所 LBO机构的约束效果值得怀疑。詹森注意并着重解释了收购过程中的高负债现象,但忽略了不 MBOLBO)企业最终又通过反 LBO 重新成为公众公司的问题。一些


学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形成 MBO 的另一个理论解防御剥夺说。威斯通等1998)总结了这个理论。该理论以阿尔钦Alchian)等发展起来的企业理论为基础,认为管理层对企业的投资最容易受到其他利益主体(如股东)的剥夺,为防止投资收益被侵占,管理层有动机成为企业的剩余索取者MBO 由此而生。他们认为MBO 是管理层为改变与贡献不相称的报酬体系而进行的自我付酬的安排,其后发生的绩效改善则是管理层得到与其贡献接近的强大股权的结果。

三是企业家精神学说,这是一种最新的关 MBO 的学说。詹森的代理成本说和威斯通的防御剥夺说所依据的都是以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发展起来的企业理论,其共同特征都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将企业作为一种优于市场的成本节约机制。尽管从成本角度理解企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成本节约不是企业的全部,企业不仅是不同资源所有者之间的交易集合,更重要的是一种生产机制,忽视企业的生产性质,是不可能揭示出企业的真实本质的。因此,另一种强调企业的生产性质的理论逐渐发展起来,那就是以资源(能力)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截然相反,它认为企业之存在以及企业间存在绩效差异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其所积累的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上的。怀特Wright)等人正是认识到实 MBO 不应仅定位于成本的节约,而应定位于价值的创造,因而发展出了企业家精神说。企业原有的所有权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资源积累和竞争力发挥,而变换所有权结构以及适当的治理机制和激励手段,则能够有效激发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代表着高水平地运用和积累资源的能力,代表着高质量的价值创造。怀特认为,实 MBO 的目的就是要使企业具有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精神创造更多的财富。他认为,一个企业只有将以下五个方面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才算具备了企业家精神:一是创新,企业要致力和发展产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流程的所有新观点、新创意、新实验和新流程;二是先发制人,企业要积极寻求机遇,发现未来的需求趋势,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新产品;三是主动竞争,企业要具备领先竞争对手的进攻态势;四是承担风险,管理层要勇于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投资决策;五是自治,企业中的团队和个人要有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实施的自由。企业只有具有了企业家精神,才能充分整合、利用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发挥企业最大的效用创造价值。怀特及其合作者提出的企业家精神说重新解释 MBO 的收益来源,不仅强调了管理层的作用,也强调了风险投资机构的作用,认为是两者的合力创造 MBO 的收益。他们的理论拓展 MBO 的适用范围,区分 MBO 的不同类型,强调管理层风格、激励手段和治理机制之间的正确匹配 MBO 成功的关键。怀特等人大大提高了其理论的解释力和包容性,成 MBO 的主流解释理论。

而财富转移论则 MBO 的非主流理论。其主要观点为MBO 后的企业绩效上升,尤其是管理层的股价溢价,只不过代表着财富从其他利害关系人向管理层的转移MBO 只不过是转换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通过高财务杠杆将企业的稳定现金流压榨支付给新债权人MBO 投资者和管理层。


由于管理层本身在企业控制上占有优势,他们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降低企业价值,进而降低交易价格,损害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避税理论是财富转移论最主要的主张。税收利益观是 Lowenstein1985)提出的,这一观点认为,尽管集中于生产能力改善与管理机会主义的管理者收购存在一定的合理之处,但税收的好处才是管理者收购的真正驱动力,因为在收购过程中借助了大量的负债,所以目标公司将发生大额的利息支付,而这些利息支付由于转变为现金流而回避了税收。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中国管理层收购的迅速发展也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与西方管理层收购相比,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作为一种产权替代(私有产权对国有、集体产权的替代)工具而被选择的,它是对国外管理层收购的一种制度模仿,因此两者更多地表现在形式上的相似,我国理论界主要是从产权变革视角、人力资本激励视角、公平与效率视角三个方面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研究的,主要可区分为两派观点:

一是支持论。支持论的主要代表是学者段海红、范海洋等,他们比较了中美两国管理层收购的实践,认为,我国对管理层收购的赞同主要出于对效率性的考虑,而对管理层收购的异议则主要出于对公平性的考虑。他们认为,管理层收购确实有失公平,但只要处理好实践中管理层收购的应用,就能体现出其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优势。周其仁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论证人力资本获得企业剩余的合理性,并且认为资本市买卖企的背后是买卖企业的盈利能力,归根结底是买卖企业家的能力,周其仁提出企业家能力使资本增殖的理论,在该理论的基础上衍生 MBO 的人力资源资本化理论,用以解释管理层通 MBO 的方式合理过去创造的价值中自己应得部分。从该理论出发,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为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给经营者较大空间以寻求剩余利益最大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这事因为,报酬不同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就不相同。固定收入对经营者而言只是基本激励,得不到会产生极大不满,但即使得到也未必就满意;而利润分享、管理层持股等对其而言则是额外的激励因素,会使其得到满足。因此,为提高管理层的积极性,通 MBO 实现管理层控股,使其收益与企业效益息息相关就成为一种可行并有效的激励措施。还有的研究者从企业资源理论出发,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运用。只有充分整合、利用企业资源,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这就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充分发挥。而通 MBO 来调动企业家精神,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平新乔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认 MBO 对于降低代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他们从充分信息下最优契约制中的预期利润出发指出:由于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次优契约使利润潜力丧 60%70%,又由于代理风险中时利润实现程度可以回 20 个百分点左右,从而推断,全部代理成本中,信息不完全的成本占 2/3,而由代理人风险规避所导致的代理成本占 1/3(相当利润潜力 20%)。来源不明以及收购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等等。

12

二是反

对论。目前,国内对管理层收购反对的核心在于其公平性,反对的关键在于我国

管理层收购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收购中,管理层利用自身对企

业的熟悉和控制来侵吞国有资产,压价收购从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收购资金


(三)发展趋势

实践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两者之间互不兼容,因此也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论。效率提高学派认为应当鼓励发展管理层收购,而财富转移派则主张抑制管理层收购的发展。虽然在实际当中,绩效的改善可能源于财富转移,也可能来源于效率提高或者二者兼有。可见,效率提高 MBO 的生命力和有效性的终极体现,也是效率论成为主流理论的现实基础。因此,从一般含义上讲MBO 是在产权约束和市场规制下,通过改变企业产权结构提高企业绩效的产权交易手段,是通过资本运作转换企业所有权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对于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制度环境的差异MBO 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公平性的严重问题。

而从国内对 MBO 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可以看出,支持方方主要从科斯产权理论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应由经营者掌握企业的所有权。这样才能解代理问,实剩余控制剩余索取、权利与风险的对应,从而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实现效率最优化。而反对方主要从操作层面出发,认为国有企 MBO 程序不公,合法地转移了国家、股东、职工等利益相关者的财富,认为通 MBO 的方式对国企产权进行改革是一条错误的方向。然而,我国国有企业确实存在产权不清导致的所有者缺位、无人负责、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产权改革毫无疑问是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 MBO 只是其中的方式之一,并非唯一方式。推进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其表现形式可以是经营者控股、经营者与员工共同持股、经营者不持股等等,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一只是其中一种模式。因此,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坚持中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的方针,既不能全盘否定国有经济,也不能因碰到一些问题就因噎废食、抵制改革。对于确实需要民营化改革的国有企业MBO 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但必须在法律法规下实施,必须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各个不同权利主体的责、权、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论文主要观点综述

本文以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为背景,以管理层收购的国内外研究为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寻找我国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管理层收购进行理论分析,深入细致地研究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指出我国现行的管理层收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针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

写作提纲

1.绪论

2.管理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2.1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概念

2.2管理层收购的的特征

3.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发展

3.2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差异

3.3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

4.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对策建议        

4.1营造国有企业的成长能力

4.2对国有企业改制,加强立法规范

4.3规范资产评估

4.4推进产权交易的市场化

4.5加强信息披露的管理

4.6建立健全监督管理

4.7扩宽融资渠道,加快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步伐

5.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1] 高福.企业管理层收购若干问题的思[J].理论前沿,2002,(2):16-18.

[2] 马疆.中外企业管理层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方法综[J].商场现代,2008,(14):99.

[3] .试析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信托融[J].江西社会科,2010,(6):174-178.

[4] 王秉.对我国试行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4):107-112.

[5] 靳圣.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研[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2):130,132.DOI:10.3969/j.issn.1004-8146.2011.02.092.

[6] .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收(MBO)的心思[J].现代商,2008,(26):58.

[7] 牛海,褚爱.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存在的问题及对[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2006,(3):19-21.

[8] 庄学,.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探[J].冶金财,2007,(4):15-17.

[9] .企业管理层收(MBO)若干问题研[J].东北财经大学学,2005,(4):20-22.

[10] .对企业管理层收购的再思[J].工业技术经,2004,23(1):18-19.

[11] 毛道,,任佩瑜.1999-2002年中国上市公MBO实证研--EMBO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J].中国工业经,2003,(10):74-81.

[12] .中外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比较分[J].生产力研,2012,(4):173-175.

[13] 金雪,杨晓.转型经济国家的管理层收--以俄罗斯及东欧国家为[J].外国经济与管,2002,24(3):24-29.

[14] 黄小,李林.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研[J].财经理论与实,2004,25(1):52-57.


开题答辩小组意见及建议














是否同意开题





签字: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