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文科论文    社会工作论文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和干预
创建时间:11-08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和干预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Ⅲ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Ⅳ
一、引言…………………………………………………………………………1
(一)文献综述………………………………………………………………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2
二、互联网的现状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2
(一)互联网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现状…………………………………2
(二)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性…………………………5
三、如何在我国实现防治网络 预防青少年犯罪…………………………………7
(一)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力度…………………………………………7
(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8
(三)采取综合干预模式……………………………………………………8
(四)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条件………………………9
(五)通过社会法制建设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10
(六)家庭应拓宽关爱与支持幅度……………………………………………10
(七)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力度…………………………………………10
四、总结………………………………………………………………………………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摘  要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近年来,由于上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它使青少年开阔了视野,拓展了人际交流的空间,获取了丰富的信息,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另一方面,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近年来,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高度智能化、隐蔽性极强、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和破坏性强的特征,并且呈现日益规模化趋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积极采取对策,使这种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总结了相关概念和理论成果;第二部分阐述了互联网的现状及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我国实现防治网络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利弊两面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它对青少年有利的一面,在此基础上于实践中不断摸索,分析各方因素,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不利方面,这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犯罪  对策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和干预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工作生活的好帮手。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12300万。其中,大约有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同时分别有大约900万人和600万人在享受网络电话和网上预订带来的好处。而在线影视音乐收看及下载(在线电视、在线广播)的规模已经超过了4000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网民的数量已达12300万人,其中18~24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9%,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8.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4.9%),我国3600万高中学生(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已经上网的超过1800万;6000万初中学生(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中,也有超过1000万的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上网人数还不是太多,1亿1000万的小学生中只有250万人接触过互联网。 网民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态势,青少年仍然是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文献综述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赛博空间(cyberspace)。在这个空间里也有它的黑暗的一面,计算机网络犯罪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计算机犯罪案件不断上升。
 
宋春玲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令人担忧,集中表现在政治观念形态模糊、价值判断标准冲突、行为失范、心理失衡、生理受损五个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网络消极影响产生是多方面的饿,除了网络信息传播特征的影响之外。主要有其社会客观原因和个体主观原因。邵雅利和张晓玲认为,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成因主要有:贪利和聚财心理、逆反心理、冒险、挑战心理和寻求刺激的心理,孤僻心理、侥幸心理以及破坏和报复的反社会心理。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高度智能化、隐蔽性极强、犯罪手段多种多样和破坏性强的特征,并且呈现日益规模化趋势。蒋艳菊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大量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