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文科论文    新闻论文    舆论形成过程中媒介、公众和政府互动关系研究
创建时间:11-23

舆论形成过程中媒介、公众和政府互动关系研究

 

On the Study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Media, the Public and Government in the Formation of Public Opinion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导  言    1
一、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过程    2
二、舆论形成过程中的媒体、公众和政府互动关系    4
(一)政府与媒介关系    4
(二)政府与公众关系    5
(三)媒介与公众关系    5
三、制约媒体、公众、政府良性互动的因素    6
(一)从政府方面来看    6
(二)从媒介方面来看    7
(三)从公众方面来看    7
四、制约媒体、公众、政府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7
(一)从政府方面来看    7
(二)从媒介方面来看    8
(三)从公众方面来看    9
结  语    11
参考文献    12
 

导  言

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它是个人意见的汇聚,公众舆论是以多数人观点为基础的集体意见,是媒介和精英的意见,它反映群体利益冲突。舆论具有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的特征。舆论时刻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程中,这是因为社会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中,针对各种新发生的事件,有可能出现各种意见的汇聚。而且因为舆论的存在是以公众的关心和持续的意见表达为前提的,如果丧失了公众的关心和持续性的意见表达,舆论也就自动消解了。舆论对社会发展或事态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有理性的也有非理性的,有积极地也有消极的,为避免消极的舆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推进积极地舆论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了解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过程,重视研究舆论的形成过程,特别是突发事件及灾难性事件发生后的舆论形成过程,还有愈演愈烈的网络舆论,了解形成过程中媒介、公众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舆论的形成过程及影响过程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从众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安全感或压力,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和“劣势意见的沉默”的螺旋式扩展过程,最终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舆论的形成过程首先是一个议程的设置,一般是由传统媒介根据自身的信息,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及政府提供的,但在网络高度发达的现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则与其他的舆论形成有所不同。以前公众在对某一个新闻报道十分感兴趣时,往往希望有一个能够表达自身观点和建议的平台,但是受限于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公众这一希望却很难得到满足,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无疑给公众一个可以随意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让舆论也增加了一种新的形式——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的形成不同于以往舆论的形成,网络舆论的议程设置是网友自己起草的,旨在引起其他网友注意的,反应社会现象和事件并具有较大争议性的帖子。当这一帖子引起大部分公众的共鸣,并对这一帖子进行连续的跟帖和转载时,网络舆论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又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流动性,网友会在多个论坛走动,其他论坛也会相继转载该热门事件,使得网络讨论圈越来越广,网络舆论的形成也更为迅速。当一事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时,传统媒介也会在其后对此事进行进行深度报道或专题报道,而网络媒介也会将传统媒介的报道进行转帖,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在此时的互动,也使得具体的网络舆论得已形成,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最终导致社会强力机构如政府部门对该事件的关注和干预,从而影响或改变舆论的走向。
如2018年12月的高价烟事件,12月10日,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发言称,“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周久耕说,“查处不是为了处罚开发商降价亏本卖房子,而是担心其造成的后果,我要对老百姓负责。” 这一备受争议的言论也引来了网民的注意,此后 ,《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抽烟1500元/条》的帖子出现在猫扑等各大论坛,点击率一路飙升。最终导致各大媒体的注意,致使周久耕腐败问题被发现,一审被判11年。这此事件,可以说是网民的胜利,也充分证明了网络舆论影响力强大。
舆论形成的影响过程可分为舆论形成的个体性、群体性和社会性影响过程。
舆论是意见的汇聚,意见的基础是态度。而态度形成于转变的每一步,都是在动机的驱动下完成,公众对信息的初级加工依靠的是自身的本能或对信源、信息内容、信息传播等特点迅速反应,形成简单态度。 公众以自身的文化归属、身份认同等意识形态各层次的比较,对信息和态度进次级加工。最后的加工是将其放在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对态度的表达后果进行预测,理性的对态度进行选择性的表达。所以,对同一事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和动机的不同,会形成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网络舆论中,观点的差异更是被异常放大。如上文提到的对的人肉搜索,一部分公众对以此手段来监督公务人员十分支持,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和尊严的肆意侵犯。
群体是个人联系社会的纽带,群体意见也是个人意见成为社会舆论的中介。一方面,群体能够整合与矫正个体的意见,从而形成群体意见,并进而形成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舆论力量;另一方面,不良的群体动力也会导致个人的懈怠和去个体化,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也常常导致我们认识和行动上的错误。对于第一点,我们应该形成相关的群体机制和文化氛围,以保证个体意见能有效地上升并传达给群体,使群体能够有效地接纳、整合个体意见并有效地传达;对于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群体对个体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正确的群体决策。
舆论的社会性影响过程中,社会化是个人成长和整个社会维持一致性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构成 社会舆论内核的主流价值观得以普遍传递和维系。一般情况下,社会上大多说人的行为都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下,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产生一些非常态的社会群体的集体行动。这些社会群体的集体行动主要包括各种从表面上看来毫不相关甚至大相径庭的现象:暴乱、骚动、狂热、时尚、流言、谣言、直至各种社会活动,而社会活动则是集体行动最强有力的形式。社会运动、媒体、公众舆论三者之间处于相互建构、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在这种互动下,社会运动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媒体取得想要的宣传资源,舆论在选择与接受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改变。
当我们讨论舆论时,谣言,这个最古老的大众传媒始终伴随其中,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