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文科论文    汉语言论文    《红与黑》艺术特色略论
创建时间:01-14

《红与黑》艺术特色略论


    
Simply Talk about the Artistic Feature of Le Rouge Et Le Noir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录……………………………………………………………………………Ⅲ
绪论……………………………………………………………………………1
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1
    1. 小城维利埃——性格初步形成………………………………………2
    2. 省城贝藏松的神学院——性格发展决定性阶段……………………3
    3. 首府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性格最终成型……………………3
二、细致的心理描写…………………………………………………………5
三、完整、严密的情节结构……………………………………………………6
四、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政论性…………………………………………7
结论……………………………………………………………………………8
注释……………………………………………………………………………9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绪论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完成于法国复辟王朝末期,《红与黑》起初的标题为《于连》,1830年定名为《红与黑》,并有副标题“1830年纪事”。小说直接吸取现实题材,反映现实斗争。1828年,斯丹达尔在《法院公报》上读到两起谋杀案的报道,这两个案例启发了斯丹达尔,斯丹达尔倾注全力,以他长期以来对复辟王朝时期生活的观察,以他对所处时代的全部愤怒,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写成了长篇小说《红与黑》。小说发生在三个地方:汝拉山区的小城维利埃、省城贝藏松的神学院、首府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这三个地方基本上概括了当时的法国风貌,而这三个典型的环境也逐步塑造了于连这个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于连的悲剧不仅体现了复辟时期千千万万下层青年挣扎——奋斗——毫无出路的个人命运,而且揭露了封建复辟制度对下层青年的压制和摧残。斯丹达尔指出,在当时的“法国有20万个于连·索莱尔”。[1]

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红与黑》讲述的是:于连作为一家锯木厂主的儿子,他干不了力气活,为此父亲经常打骂他。为了获得谢朗神父的提拔,于连凭借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圣经》和《教皇传》违心的背的烂熟。他虽然怀着强烈的平民感情,同情雅各宾党,崇拜拿破仑,可是他身处于复辟时期,只有把自己真实的感情深深的埋藏在心底,用尽一切方法,混迹于上流社会。偶然的机会,于连进入市长家成为了家庭教师。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他追求市长夫人。市长发觉之后,于连被迫离开了市长家,进入了贝藏松神学院。后来,他做了巴黎大贵族德·拉莫尔的秘书。于连苦心经营,最终博得侯爵的重用,侯爵差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于连,并赠给他巨款、封地和德·拉·伟业骑士的称号,而且给他谋得骠骑兵中尉的军职。可是这个时候,德·莱纳夫人由于忏悔牧师的阴谋破坏,给侯爵写了一封告发信,说于连是专门靠引诱良家妇女,以猎取财富和地位的骗子。于连的野心破灭了。他在教堂向德·莱纳夫人连开两枪。夫人受伤,于连当场被捕入狱。在开庭审判时,于连发表了长篇演说。他站在平民的立场,揭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丑恶本质,最后被法庭判处了死刑。这是全书的基本内容。 
于连是《红与黑》中最重要的人物,因此他的作用不仅仅是限于穿针引线,在小说中于连更具有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为求得于连塑造的环境更具有高度的典型化,斯丹达尔在人物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上刻意用笔,最大程度的使人物活动以及他们间的相互关系去显示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
《红与黑》中,作者没有将法国大革命中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作为小说的主要情节,却用几个具体而典型的环境(小城维利埃、省城贝藏松的神学院和首府巴黎的德·拉莫尔侯爵府),让主人公于连穿梭于其中,来真实的表现波旁王朝复辟时尖锐的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也再现了法国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为于连性格的滋生、发展、完成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1. 小城维利埃——性格初步形成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波旁王朝行将复辟,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发展,拿破仑的影子还没有消失。小说主人公于连出生的小城维利埃正是这一时期法国外省城市的写照,他虽然位于偏僻的汝拉山区,可是已经受到现代社会的熏染,那里兴起了小型工业,一进城就会听到轰隆隆响的声音,那是市长的钉子厂20个铁锤发出的响声,他靠这家厂赚了一栋大宅。随着工业的兴起,唯利是图也就成了人们行动的准则。“‘带来收益’,这就是在维利埃决定一切的至理名言。单单这个词就代表了四分之三的居民的习惯性思想”。[2]小城里的人是极端虚伪的,代表了小城财富与权力的市长德·莱纳和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更是其中的典型,两人暗地里较劲:“瓦勒诺刚刚给他的敞篷四轮马车买下两匹诺曼底马,正得意着呢,可他没有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于是我们的市长需要请一个家庭教师“我倒很喜欢让这些人看看德·莱纳先生的孩子怎样在他们的家庭教师带领下散步。不由他们不肃然起敬。……这大概要花我一百个埃居,不过应该把这笔开支看作为了保持我们的身份所必需的。”
在这样环境下出生、成长的于连又是怎么样的呢?贫穷的出身加上自私野蛮的父兄一直以来的凌辱以及他辛酸凄苦的幼年生活,深深影响了他的性格。毕竟他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了十九年,他渴望富有,渴望步入上流社会的想法已在他的内心初步有了雏形。受到一位老军医的影响,他崇拜像他一样有着贫穷出身却依靠个人奋斗出人头地,改变了整个法国历史的拿破仑,希望自己也会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可是波旁王朝的复辟,使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初衷。“‘虚伪’这个词使您感到惊讶吗?在到达这个可怕的词之前,这年轻农民的心灵曾走过很长一段路呢。”自然,虚伪——这个小城人们的共同性格,于连完全具备,且时代也逼迫他不得不虚伪。他违心的从事起神父职业,把一本他“一点也不相信”的拉丁文《圣经》背得滚瓜烂熟。因为时代需要这样,只有这样才能步入上流社会。但是他却仍然保护自己所谓的自尊心,在将要去市长家里当家庭教师前,他还抱定信念:如果自己降到同仆人一同吃饭,他宁可放弃这个工作而去死。 
在市长家任教是于连生活的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也为于连性格的最终形成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于连第一次步入上层社会,既有羡慕又有嫉妒,于是步入上流社会的信念更加坚定了。为了报复市长的目中无人,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他决定追求自己当时并不十分爱的市长夫人,他决定像拿破仑一样勇敢,其实这也是他想步入上流社会的心态在作怪,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报复。在市长家的生活,于连虚伪、不顾一切向上爬的性格初步形成了 。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