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动关系分析及三方应对选择
创建时间:01-16

《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动关系分析及三方应对选择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1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总体框架……………………………………………………………………
第二章 我国劳动关系概述………………………………………………………………
     2.1劳动关系概述……………………………………………………………………
2.2 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现状………………………………………………………
2.2.1 劳动者的生存现状…………………………………………………………
           2.2.2 强资本、弱劳工……………………………………………………………
           2.2.3 劳动关系多样化……………………………………………………………
2.2.4 劳动法未能与时俱进………………………………………………………
第三章《劳动合同法》概述……………………………………………………………
3.1立法背景…………………………………………………………………………
3.2立法导向…………………………………………………………………………
第四章 新法对劳动关系三方的影响…………………………………………………
4.1 对劳动者的影响…………………………………………………………………
4.1.1 就业自由得到保障…………………………………………………………
4.1.2 受惠面更广…………………………………………………………………
4.1.3 权利保证加固………………………………………………………………
4.2 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4.2.1 各项成本的增加……………………………………………………………
          4.2.2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难点……………………………………………………
4.3 对政府的影响……………………………………………………………………
4.3.1 执法力度的水平……………………………………………………………
          4.3.2 职能的转变…………………………………………………………………
第五章 劳动关系三方的应对选择………………………………………………………
5.1 劳动者的应对选择………………………………………………………………
5.1.1 培养法律意识………………………………………………………………
5.1.2 熟知并监督用人单位各项制度……………………………………………
5.1.3 依靠集体依靠工会…………………………………………………………
5.2 用人单位的应对选择…………………………………………………………
5.2.1 加强成本管理,推进技术改革……………………………………………
           5.2.2 完善人才测评与激励系统…………………………………………………
5.3.3 加强证据意识………………………………………………………………
5.3.4 组建工会……………………………………………………………………
5.3 政府的应对选择…………………………………………………………………
5.3.1 监督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实施………………………………………………
5.3.2 劳动争议的调解……………………………………………………………
           5.3.3 就业保障的完善……………………………………………………………
第六章 总结……………………………………………………………………
第七章 致谢……………………………………………………………………
第八章 附录……………………………………………………………………
第九章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

1.1课题提出的背景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创造了社会财富与个人价值。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劳动者既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也具有相对于经营者的劳动者身份。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中的劳动者作为“固定工”在政府经营下保障个人的利益。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经济变革,全球化、市场化使我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进行了一场巨大转型。随着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经济、外商投资、联营经济经济等多种经济所有制相继繁荣发展,也带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劳动者也成为了一个相对于经营者而存在的独立单位。但是,由于我国的劳动立法迟迟赶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得劳动者长期屈服于资本,劳动权益严重受损。1994年颁布了国家第一部劳动立法《劳动法》,约束了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在雇佣关系中的强势地位。“劳动关系”一词也成为了劳动问题研究中的固定词汇,在社会主义所有制下特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
  目前,距《劳动合同法》生效日始已近3年了,国家对劳动相关立法的步伐却并未停止,每年劳动争议发生的数量仍是有增无减。无论是作为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甚至是政府,都有义务对《劳动合同法》的施行进行监督和提出修改。虽然《劳动合同法》提出了高的立法宗旨和执行标准,可是具体实施中必定会遇到新的难点,要做到与时俱进。

1.2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劳动合同法》是一部继承《劳动法》的立法宗旨,结合我国劳动关系管理领域近10年来频频产生争议或者逐步出现的,针对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完善而成的劳动立法。对于这部产生在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小有成果,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繁荣的时期的劳动法律,其研究价值是很高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的分析,结合《劳动合同法》分别对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三方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何创造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伦理道德,实现政府职能,促进经济繁荣的三方应对选择。旨在引发各界对我国劳动关系研究的重视,因为它不仅能反应出社会领域的问题,同时还包含着政治和经济要素。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国外劳工理论研究中的主流学派观点:
          其一,马克思学派: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其基本观点为劳资关系是阶级斗争性质的,雇主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马克思学派肯定了工会在协调劳资关系中的作用。工会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它作为工资的调节者之一的作用,被认为同工厂法作为工作时间的调节者的作用完全一样”[1]。
          其二,制度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其基本观点为劳资关系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功能平衡,因个人力量的弱小因此需要一种机制抵抗雇主的专断。制度学派是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代言者,注重研究劳工运动、集体谈判和政府的组织。
           其三,新古典学派:强调工会的存在是无所谓的,市场因素决定就业条件。并认为工会仅仅对市场机制的运行有负作用。
           其四,人事管理学派:强调劳资双方没有固有的矛盾,即使有也是可以通过协商妥协的,因为劳资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都希望企业赢利。劳资双方应是一种合作关系,使雇员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被称为“新型劳资关系”。
           其五,组织行为学派:引入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劳资双方如何将各种环境因素转换为劳资关系的成果,他们考察劳资关系的整个运行过程,并且得出发生这一程的原因和结果。
     从劳动就业所形成的组织特征来看劳动关系:
          其一,“一元论”。这种观点强调就业组织就是一个“有共同目标结合而成”的稳定、完整的组织。它们只承认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强调“家长式”或“独裁式”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问题。
           其二,“多元论”。这种观点承认劳资双方以及双方内部利益的不一致性,强调劳动关系调节中的冲突与合作,承认工会和政府有推动生产力的作用。
           其三,阶级斗争论。这种观点认为就业组织就是一个现实的阶级社会在企业内的再现,其基本结构是资本家和劳动者两个阶级的对立,主张用改良或者革命来处理劳动关系问题。
           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劳工关系教授约翰·W·巴德在研究中认为虽然经济的繁荣需求雇佣关系能够创造生产力,但是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成为衡量雇佣关系是否和谐的唯一标准,“自由和平等的民主思想”[2]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同时重视“人的生命和尊严”[2];更进一步,雇工对于关系到他们自身生存状态的决策自然应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参与权,而且这种权利应该得到保护。约翰教授的核心观点就是“雇佣关系的目标是效率、公平与发言权”[2],并且在三大要素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1.3.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问题和劳工政策得到全方位的研究,政策角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劳动合同制度为代表的就业制度的改革;劳动力市场角度的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运作,市场对工资劳动力流动和安置的影响;企业角度包括把劳动政策视为企业改革的组成部分的研究;法律角度主要是劳动立法;除此以外还包括就业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相关研究。
比如劳资冲突居高不下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劳资矛盾无法化解是因为私营企业体制导致的,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根本原因。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以及法律和政府管制缺陷加剧了劳动关系的紧张,政府应当加快劳动立法的步伐。常凯先生深刻剖析了中国处于特殊转型期时的劳动关系特征,第一次把劳权维护问题作为劳动关系问题研究的核心。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劳权的实现和保障是劳动关系调节的关键和核心”[3]。得出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者群体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和群体,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另外,刘爱玉先生分析了国企变革环境下工人集体的行为[4];李强先生对农民工这一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兴劳动力群体进行了研究等[5]
在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问题上,社会各界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学者们普遍认为“内因与外因共促发展”,内因即为企业内部管理改造,使劳动者产生归属感,给予劳动者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外因即是政府的作用,将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置于三方的博弈当中,通过相互作用得到各方利益最均衡与和谐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各界对工会的提倡有增无减。劳动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意义不断被深化和引发高度重视的一个词汇,政府在市场调节中起到的辅助调节作用在此不具有特殊意义。在实证调研方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姚先国先生认为我国工会从工资回报到各项福利,工会都起到了积极正面的作用[6]。工会日益凸显的重要性,引发了对于积极建设和谐工会的呼吁,保障工会的独立自主,让工会成为工人的意志和利益的代表,对劳动关系的调节具有正面意义。

1.4课题总体框架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和选题的研究结构。
第二章是我国劳动关系的概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劳动关系的不同理解和定义,最后取“社会本位”对劳动关系三方的定义来进行课题的论述;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阻碍和立法的迫切性。
第三章是《劳动合同法》概述。从立法背景和立法导向对新法的立法必要性和立法论据进行简要论述。
第四章是论述新法给劳动关系三方各自带来的影响。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因为新法的订立各自会遇到的新的改进或者新难点。新法增加的各项条款给劳动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出现了管人用人的新难点。政府也面临着职能的转变。
第五章是劳动关系三方各自的应对措施。劳动者着重于保护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并运用这种权利监督用人单位以及政府;用人单位被迫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用更科学的人才选拔和考评方式减少用人成本;政府从过去劳动关系中的行政性管理中脱离出来,独立于第三方,进行宏观调控。
第六章是全文总结。对《劳动合同法》进行肯定的同时提出不足,并对未来我国创造和谐的劳动环境提出展望。《劳动关系法》的立法宗旨决定了它是一部社会法,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本身也是国家民主、文明、富裕过程当中确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之一,是为了完善契约意识、人权意识、法制意识而制定的。在不断改进中,我国一定能创造出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

第二章 我国劳动关系概述

2.1劳动关系概述
哲学意义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利用工具改造客观世界以使之适应自己主观需求的活动”,是“人们为创造财富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对于劳动关系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归纳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将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定义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二是强调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过程相联系[7]。有的学者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社会经济关系[8]。劳动法实施以后,在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便成为了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