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文科论文    汉语言论文    直面生命的真实—《复活》讽刺艺术论--—《复活》讽刺艺术论
创建时间:06-01

直面生命的真实—《复活》讽刺艺术论--—《复活》讽刺艺术论

Faces Directly the Life the Reality ——Reactivating Satirizes Art Theory

摘   要

    本文从美学方法论的转变开始,以海德格尔的显隐说为理论基础,以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宗教意识和人性意识为背景,详细地分析《复活》讽刺艺术中所包含的生命的真实。本文以为,《复活》优秀的讽刺艺术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家对当时俄国腐败社会现实强烈的讽刺上面,在更高层次上,这种讽刺艺术体现了作家在深刻的社会历史的观察之中,对大自然神性所作的对现实世俗人性批判性的讽刺,它其中也包括托尔斯泰对于自我深刻的讽刺。
    关键词:典型说;显隐说;神性;世俗人性;讽刺艺术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目录……………………………………………………………………………Ⅲ
一、从典型说到显隐说…………………………………………………………1
1. 中国特色的典型:主客二分模式下的典型及其批评…………………1
2. 显隐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典型说的强化……………………………2
二、讽刺之源…………………………………………………………………3
1. 宗教意识………………………………………………………………3
2. 圈层意识………………………………………………………………4
3. 人性意识………………………………………………………………5
三、讽刺中生命的真实………………………………………………………6
1. 在神性的参照之下对人性的讽刺……………………………………6
2. 对陌生人意识的讽刺…………………………………………………8
3. 对自我的讽刺…………………………………………………………10
四、讽刺艺术的局限…………………………………………………………12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关于托尔斯泰小说《复活》中讽刺艺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比如对比手法在讽刺中的运用所产生的强烈讽刺效果,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意义的画面来集中进行讽刺,以及白描手法在讽刺中大量运用所产生不动声色的冷静的讽刺,等等。然而所有这些关于讽刺艺术的研究似乎都在艺术真实的表层游荡,讽刺固然是属于艺术的形式,然而对于天才的艺术而言,形式与内容是互相渗透的辨证统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我们仅仅考察了非常艺术的效果和手法,而对于讽刺艺术中所蕴藏的关于生命的真实则很少论及。本文将从方法论的转变开始,在海德格尔“显隐说”的美学方法论指导下,进一步深入分析《复活》中的讽刺艺术。

一、从典型说到显隐说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精神气候的影响,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语境中典型的理解一直处在西方传统典型观的范围之内,马克思作为一个理论革命家和实践革命家的现代性品格则很少为我们所了解。正是由于这种肤浅的理解,导致了批评模式的单一化,同时也由于模式的凝固化,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从西方吸取某些先进的文艺思潮,在并未真正吃透其精髓的情况下,对许多作品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为此,我先澄清我们对典型所作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理解。

1. 中国特色的典型:主客二分模式下的典型及其批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哲学是不讲或者说是轻视主客二分的,我们的传统是天人合一,而不是天人相分。到了近代,哲学思维逻辑地转向了认识论,转向了主客二分。在世界历史以及中国历史的进程中,这种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主客二分模式是单刀直入的认识论模式,在由此种精神实体笼罩下的文艺评论,也顺理成章毫不犹豫地走向了认识论。这种认识论认为:认识主体可以从外在于主体的客体中分析普遍性规律,认识的过程基本沿着从个别到一般进行。
这个从个别中提取出的一般在文学评论的术语中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典型。于是《复活》中法庭审判的情节就仅仅是从现实复杂生活中提取出的典型画面,这个典型画面正确地反映了现实的真实生活。而文学作品所要表现的就是这种客观世界的典型,正是这种种的典型构成了一部艺术作品,把典型分析完了也就完成了文艺评论的任务。这种典型显然是机械的典型,它还没有上升到马克思所讲的人的主体精神的能动性的高度,它忽视了人的精神在这些典型中所体现出来的超越结构,正如邓晓芒所指出的,“之所以成为‘客观辩证法’,只是由于主体的‘对象化’活动的结果。在辩证的唯物主义这里,对象化就是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或历史活动,但它所包含的客观辩证法仍然具有人的‘主体性’,而不是离开人的主体的‘纯客观规律’。”[1]
稍微浏览一下关于《复活》的评论,就会发现这种模式比比皆是,在这里选取刁绍华的论述,“就其深刻的批判暴露力量来说,在世界文学中很少有作品能跟《复活》相媲美。托尔斯泰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广泛的艺术描写无情地揭露了贵族阶级的腐化堕落和凶狠残暴及其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的空前灾难,从根本上否定了贵族阶级及其赖以存在的一切制度,表现出高超的讽刺才华。”[2]在这里,我们看到作者对《复活》艺术评论的基点是立足于社会批判,用哲学术语来说是立足于客体。尽管从这样的一种解读中我们可以省时省力地把握作品的某些基本特征,但是从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中仅仅读出这些是不够的,难道托尔斯泰花了十年时间反复修改而成的《复活》仅仅成了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我们知道托尔斯泰的创作从来不是如此简单地反映现实的,保加利亚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巴甫洛夫在论及托尔斯泰的艺术时说:“托尔斯泰的论述不是建立在反映论的基础之上,而是以艺术作为作者主观感情﹑情绪等表现为其理论基础的。”因此,要做好《复活》讽刺艺术深层次的评论,就必须转换方法,这种方法能够真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现代意义上的典型观,即从一切客体性的分析中分析出生长于其中而又超越于其上的普遍的人性结构。

2. 显隐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典型说的强化
一个被广泛公认的事实是,马克思主义正是反对哲学高高在上的抽象性而产生的。在马克思那里,黑格尔的无比高傲孤立而又完满的精神获得了它现实性的品格,正是在现实人的感性中揭示了精神无限能动的特点,而精神性的东西对于我们有限的人生而言是挖不到底的,在这里,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张世英将海德格尔关于艺术论述的合理性因素挖掘出来,并且命名为“显隐说”,他认为,黑格尔之后的西方现当代哲学和艺术哲学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即从主客关系到超主客关系,从典型说到显隐说,从重思维到重想象,从重普遍本质到重具体现实,而海德格尔是这一艺术哲学发展新方向的主要代表。我们看到,显隐说直接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普遍联系的观点,“正是这个整体构成我们想象的空间,它使不同的东西,在场的与不在场的,显现的与隐蔽的,过去的与今天的——互相沟通,互相融合。”[3]从显隐说出发, 张世英提出了新的美的定义,“由普遍概念在感性事物中的显现转向为不出场的事物在出场的事物中的显现。”[4]所以,我们在分析艺术作品时,就更应该立足于寻求典型事物(出场物)背后隐藏着的支持这些事物成为典型的事物(未出场物)。当然在这些未出场的事物中有许多社会历史或现实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