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范文格式    开题报告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年最新)
创建时间:11-2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3年最新)


题目: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萧山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初探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有存量土地渐渐无法满足城市化建设用地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在发达城市远郊的村镇,大幅增长的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不合理的规划导致各村镇居住地日益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为了满足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土地需求,缓解发展与保护耕地的日见尖锐的矛盾,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我国近几年通过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增加耕地存在潜力,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
在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对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总体来说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一些地方引导农村土地整治的村级规划滞后,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资金整合的力度有限,收益分配不够规范,农民参与和支持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土地整治效率低下、效果不显,环境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协调政府、集体和农户等参与者之间的土地利益关系成为土地整治的最大难题,人与自然矛盾、人与土地之间矛盾依然严峻[2,3]。
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如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压力、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我国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胡锦涛主席于2019年11月15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的《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重要讲话中提出“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并于同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致辞中再次强调“包容性增长”。这一提法为由我国经济迅猛增长所带来的阻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4]。
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上诉问题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进行,农民收益的公平增长,农村和谐、科学的发展。在我国,农村人口占56%,农业和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及和谐发展至关重要[5]。为此,我国需要开展包容性农村土地整治,即不仅致力于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土地存量,在全球有限的土地存量下,为日益增长的人口腾出更多的生存空间,支持农业生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包容自然,让穷人公平享有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进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6]。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各国对于农村土地整治的定义不同,但是目的大致一样,是为了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土地资源进行改造、调整、整治,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科学化的提高,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土地整理的概念来源于国外,最早是从德国流传出来,之后被法国、俄国等其他国家相继沿用。这些国家的土地整理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其土地整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为解决农地破碎化,提高农业生产率进行土地整理;20世纪初到世纪中,为解决高速城市化、工业化中用地矛盾,进行特定内容的土地整理;20世纪60年代后,国外专家开始认识到过去的土地整理目的单一,为改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整理的重心开始转移为既重视农业利益.又重视城乡平衡发展,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景观保护的综合土地整理。
德国和荷兰是土地整理实践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现阶段就是以促进城乡生活等质化作为主要目标,重视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保护,地籍管理贯彻始终;荷兰把乡村土地整理项目的重心从单纯的以调整农业为目的演化为乡村土地更为有效的多重利用,把土地耕种、基础设施和乡村住房建设、历史特征保护、自然进程和户外休闲的生态网络包容在一起。综上,国外专家在土地整理的研究方向上不局限于土地,而是与社会、经济、自然相互包容,这也是未来土地整理继续研究和突破的方向[7,8,9]。
(三)国内研究现状
2021年,国内学者(范轶琳等)提出了农村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性,这包括农业和农村产业集群包容性发展。他们认为原有发展模式已不能应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来达到农村发展包含包容性的目的,最终促进我国包容性、可持续性、平衡的经济增长[5]。
同年,陈佳丽和徐保根等研究后指出农村土地整治中如何筹集资金保障项目可持续进行以及如何在融资过程中协调政府、集体和农户等参与者之间的土地利益关系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对浙江省设计的类似美国可转移发展权制度的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政策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了建议。虽然文章没有提出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但是提出了农村土地整治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要让农民公平参与,共享成果建议,内含农村土地整治在融资和处理利益关系时要包含包容性[10]。
也是在这一年,郧文聚和杨红等在总结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基本理论、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提出现行的农村土地整治需要制度的创新,包括在开展土地整治前统筹兼顾总体规划和地区规划;在开展土地整理时考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农田优先,同时引入市场,做到公开透明;在开展土地整理后确保土地利益返还农民[11]。两位专家对农村土地整治的新思考指向包容性发展。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文结合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理论和发展情况,以已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并拥有了一定整治成果的萧山临浦镇为例进行调查分析,以包容性增长视角,从二大方向了解农村土地整治的现状,研究现有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中寻求不仅从整体上满足国家发展建设对土地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更有助于现代乡村优质生活、良好生产和生态保护,让农民公平享受整治过程中取得的收益的对策,为以后各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参考。具体调查研究内容如下:
1    引  言
2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研究情况
2.1国外土地整理综述
2.2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理论研究
3  开展包容性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3.1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及其影响
   3.2开展包容性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性
4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萧山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和问题
   4.1萧山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概况
   4.2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中生态环境非包容性问题
   4.3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中农民利益分配非包容性问题
5  对策和建议
    针对农村土地整治缺乏包容性地实施和收益分配问题,提出适合各地农村开展土地整治,惠及所有,促进我国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建议。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一)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研究状况,结合自己调查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萧山临浦镇农村土地整治现状调查,以及当地农民问卷调查,收集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规划布局、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农民满意度和期望等综合科学评价土地整治,以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探索农村土地整治的新出路,并给出可行的且有价值的建议。
(二)准备工作及主要措施
第一阶段: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料,阅读大量有关包容性增长和农村土地整治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基本了解内外农村土地整治总体状况。
第二阶段:跟导师及同学进行探讨,加深对农村土地整治及其“包容性”的了解。
第三阶段:实地走访和调查案例对象,萧山临浦镇及村民,获得详细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分析。
第四阶段:在以上的基础上开始论文的写作。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朱礼旭:“农村土地整治撬动‘农村内需大市场’”,《证券导刊》,2021年第19期。
[2] 鲁建平:“当前我省农村土地整治现状、问题及对策”,《浙江国土资源》,2019年第9期。
[3] 朱留华、刘彦随:“不能错失良机,也不要操之过急——农村土地整治座谈会专家发言摘登”,《中国土地》,2021年第8期。
[4] 韩宝江:“领会‘包容性增长’的深意”,《理论视野》,2021年第10期。
[5] 范轶琳,吴晓波,顾淑林:“包容性发展视角下的农村创新系统重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年第17期。 
[6] 赵杰:“胡锦涛倡导‘包容性增长’”,《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第36期。
[7] 张国斌:“德国土地整理给我们的启迪”,《浙江国土资源》,2018年第8期。
[8] 张晋石:“荷兰土地整理与乡村景观规划”,《中国园林》,2016第6期。
[9] 曲福田:“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的经验及启示”,《资源与人居环境》,2017年第20期。
[10] 陈佳丽、徐保根:“基于可转移土地发展权的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融资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21年第10期。
[11] 郧文聚、杨红:“农村土地整治新思考”,《中国土地》,2021年第Z1期。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