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省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研究
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揭示转轨时期我省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对培养制度中主要存在的行政制度手段整合,运动训练制度与文化教育制度的脱节,投资制度受限制,教练员管理制度不尽人意,训练制度不能接轨等问题及原因,结合现代社会经济制度与国外先进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我省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足球; 后备人才; 制度创新
Research on Hunan Province Soccer Movement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novation
Abstract: Through the consult related literature material, promulgates the switcher time our province soccer movement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reform the necessity, to raises in the system the main existence administrative system method conformity, the movement training system and culture and education system coming apart, the investment system receives limits, the trainer control system is unsatisfactory, the training system cannot connect rails and so on the questions and the reason, the union modern society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overseas advanced soccer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proposes our province soccer movement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innovation
Key words: soccer;reserve talent;system innovation
前言
当今的足球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综合实力的竞争,同样也是人才的竞争。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足球运动人才,因此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随着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运行了几十年的“举国体制的”中国足球运动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各种制度问题,一直制约、影响着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而足球运动后备人才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现在我省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到当前许多学者对湖南省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进了宏观(多种类)的研究,但是对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这一单方面研究甚少,宏观方面的研究给足球运动这一单项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作者再根据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的发展特点这一具体目标出发,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1 我省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现状
1992年原国家体委把足球为体育工作的突破口,以足球为试点进行改革,在中国建立职业足球俱乐部实行职业化,我省足球开始走向了市场化和产业化,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也走向了多级化。政府投资比例少,有过去的计划培养体系转为面向时常的培养体系[1]。进而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途径上,足球俱乐部梯队,民办足球学校和业余俱乐部应运而生,丰富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采用的基层学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足球队的培养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单一渠道[2]。职业化为我省足球带来了勃勃生机开辟了新局面,在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景象。据湖南省体育局了解到1993年,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也正是在这次会议最终决定了建立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方针。由于市场经济对专业体制下的体育运动的冲击等各方面的原因,湖南足球当时的水平已经有所下降。但由于湖南足协的争取,名列第24位的湖南队仍被划到了甲级队的行列,从而搭上了中国职业化联赛的末班车。在湖南省政府的协助下,湖南省汽贸公司注入300万资金,以原来的湖南省足球队为班底组建了湖南金象足球俱乐部,湖南名帅熊述南任主教练,曾爱生、蒋太华任助理教练。湖南省终于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支甲B队伍。然而整个俱乐部在运转上却无法适应从专业体制到职业体制的转变,汽贸公司完全不懂得如何在职业化的管理制度下来经营一支球队。因此在职业足球的经营和开发上几乎是一片空白。特别是2,3线队员和初级后备队员的的培养上,出现市场化经营与培养制度的矛盾,导致职业队的后备人才跟不上职业化的节奏与职业化道路脱节直到现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大的改观。而放眼大学这个重要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虽然在湖南有大量以足球为重点发展大学,并且有丰富的资金与大批的足球人才做基础,每年也有全省大学生联赛与全国的大学生联赛,却在就业分流时因为培养制度的不完善往往选择放弃了足球事业,也只能为湘军足球输送出少量的足球人才。在湖南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主要途径有:1.职业俱乐部梯队建设;2.足球学校;3.业余俱乐部;4.中小学校。而据了解,目前全省范围内规模较大的业余足球俱乐部,足球重点大学和足球学校主要集中在长沙、衡阳和湘潭。其中以虹道足球俱乐部、蓝天足球俱乐部、神牛足球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以及湖南师范大学6家为的主要代表。据中国足协2012年湖南足球后备人才统计,在训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年轻球员为主,其中总数约为500人左右,而整个湖南省在中国足协登记注册的球员总数更少。这样稀薄的足球人才资源和培养管理制度,严重地制约了湖南足球向更高水平的迈进。
2 我省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制度的缺陷
2.1 行政制度手段整合
在传统体制下,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由地方政府按计划投资,统一调配使用。通过举办按行政区划、行业系统进行竞争的市运会、省运会等各级各类比赛,促使各级政府出资培养足球运动后备人才。在人才的纵向输送上,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调配。政府对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出路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提供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等,使得足球运动员的声望较高,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儿童加入到业余训练中来。
这种体制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的优势,保证了我省足球运动“赶超战略”的实施,也由此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利益格局。因此单纯依靠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不顾培养单位的利益,难以调动培养单位的积极性。由于地方培养单位的投资主要来自地方财政拨款,培养单位必然把为本地区夺取奖牌放在首要位置,人才的输送反而放在其次。为了追求足球成绩,部分训练单位在运动训练中违背训练规律,“拔苗助长”,以牺牲青少年的未来做代价,在比赛中采取“虚报年龄”、“以大打小”的办法。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5
- 10-02
- 05-04
- 05-15
- 07-13
- 05-22
- 09-14
- 03-13
- 08-12
- 05-19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