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范文格式    文献综述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创建时间:11-27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杭州低碳房地产发展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引  言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二氧化碳排放量远大于工业和运输业,做好低碳房地产的应用和推广,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1]。

2  国内低碳房地产发展研究
2.1  低碳房地产界定
黄朴、崔建霞认为当前国内还普遍缺乏对低碳房地产的认识,对“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生活”等名词的理解容易产生分歧[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低碳经济的衡量、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尚未成熟,消费者无法对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有深入的了解。房地产发展低碳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需要将“低碳”思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消费的全过程,而非简单的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3]。
2.2  低碳房地产的发展程度
当前国内低碳房地产发展处正于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的过渡阶段,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仍保持以土地为原料、时间为坐标、以销售为导向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仅有少部分房地产企业推出“健康住宅”、“低耗能建筑”口号的楼盘,但基本停留在新型材料建造装修层面,设计、建造、现有住房改造等一系列低碳模式还未得到有效推广。童悦仲在《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升住宅品质》中提出[4],发展低碳房地产还可以考虑从小区物业管理入手,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检修供暖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5]。
2.3  发展困境与对策
2.3.1 评价标准体系尚未统一,相关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张荣飞、李伟明在《低碳房地产模式浅析》[6]中提到,造成当前国内低碳房地产市场鱼目混杂的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相关制度与法律的不完善,以至低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首先能耗评估体系需完善。谢颖在《低碳节能视角下房地产业发展对策研究》[7]中提出,我国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相对发达国家发展缓慢,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目前根本没有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资料,缺少住宅运行能耗和费用的核算办法,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节能住宅产品和市场消费之间出现问题,对此,急需建立权威的,可量化的建筑与计价标准及相关的监督体系。                 
    其次是政策实施不到位,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只涉及到设计阶段.内容只包括降低供暖、通风、能耗.对于建筑是否达到标准的节能要求并没有形成行政管理和强制性规定。此外,我国目前的标准未体现出地区差异,现行标准对部分地区过高,对部分地区则可能偏低。
    再次是激励政策作用欠发挥,缺乏经济及政治方面的激励政策。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高能耗建筑没有受到税收的限制而继续建造,严重妨碍节能建筑投资商的积极性;对业主而言,同样没有购买使用节能建筑的优惠政策[8]。
    最后是监督管理体制尚薄弱,很多地方还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或者成立起来。由于行政隶属或行政级别关系而未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能。尚未开展建筑材料和产品的节能认证。客观上影响了建筑节能产晶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9]。
2.4  缺乏先进的技术创新能力
2.4.1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保护
    发达国家纷纷主张应加速推进 “绿色”贸易自由化,这其中除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因素之外,开放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市场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也是发达国家热衷于“低碳”的诱因[10]。发达国家均把“绿色经济”视为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大力推进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生产,试图占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制高点,而环保产品和技术蕴含着较大的出口潜力,对于打开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发达国家始终不肯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帮助它们应 对气候变化相关后果。
2.4.2  自身的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黄朴、崔建霞在《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2]中提到,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存在一定的困难,研究经费不足、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研发不均衡、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问题的存在阻碍了技术创新;其次由于缺少对应的转化政策和转化方式,限制了节能技术向市场转化,转化的成功率下降,产学研无法结合。
2.5  房地产开发商积极性和消费者认可度不高
    冀本笑在《房地产走向低碳时代》中提出:一方面,由于低碳节能产品未形成统一的技术规范、售后服务体系等,房地产企业将承受更高的成本压力,开发过程和后续维护过程中也将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和责任,因此,大多数房企在低碳开发理念上都认同,但实际行动上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受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者对高成本、高投入的“低碳化”产品望而却步[11]。

3  国外低碳房地产发展研究
英国政府在2013 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 ”(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在低碳经济趋势下,低碳建筑已渐成国际建筑界主流趋势[12]。
3.1  低碳建筑建设的制度体系的建立
英国最先提出建筑节能政策,在多年试行“生态住宅评估”(BREEAM Eco Homes)的经验基础上,英政府于2017年推出了“可持续住宅规范”(The Code for Sustainable Homes),并推出相应的辅助措施[13],如经济奖励(减免印花税等)和在住宅市场上倡导低碳消费观念等,也先后出台。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14],国际上简称LEEDTM,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15]。于2013年开始推行,在美国部分州和一些国家已被列为法定强制标准。
3.2  低碳建筑设计及再生能源应用
Brenda Boardman在《Examining the carbon agenda via the 40% House scenario》[16]中介绍了建筑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同时发达国家在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开发、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迅速。已建成的低碳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类:1.欧洲节能住宅试点Atika住宅。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不仅是取暖,同时包括降温)、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节能型住宅试点项目;2.德国巴斯夫“3升房”。该项目是一幢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每年每平方米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升;3.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因隐藏其内的符合生态气候、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环保节能设计而被誉为“超级节能楼”。
3.3  现有住房的低碳改造
Office of Compliance Assistance 在《Pollution Prevention by Building Green》中提到丹尼森大学环境研究的麦克菲尔中心尝试的新的低碳发展模式,即对现有住宅进行改造,通过转换采暖装置等方法,实现碳排放的减少[17]。

6  结束语(工程管理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综上所述,国内低碳房地产业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低碳技术的利用,缺乏统一的技术评估标准,亟需出台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知道和监督。国外在制度体系地建立上较为成熟,绿色材料的开发尤其是低碳技术的研发有较大优势,低碳理念推广迅速,特别是对现有住房的低碳改造值得国内研究。本文将针对如何解决当前低碳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冯国亮:“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住宅产业》,2019年第1期.
[2]黄朴、崔建霞:“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价值工程》,2010年第11期.
[3]仇保兴:“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城市发展研究》,2019年第7期.
[4]童悦仲:“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升住宅品质”,《中外企业文化:餐饮文化》 2010年第10期.
[5]栗庆:“低碳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解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第24期.
[6]张荣飞、李伟明:“低碳房地产模式浅析”,《中国商界》,2010年第7期.
[7]谢颖、李慧:“低碳节能视角下房地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经济师》,2010年第6期.
[8]冀本笑:“房地产走向低碳时代”,《城市开发》,2010年11期.
[9]董哲:“房地产业如何应对低碳模式”,《城市开发》,2010年第1期.
[10]沈思晨:“中国房地产业的低碳时代”,《经济导刊》,2010年第3期.
[11]开彦:“主被动建筑节能设计——走中国的低碳之路”,《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第4期.
[12] Tellus Institute. 1997.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Reduce CO2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Analysis of Options for 2015 and 2010,Tellus Institute,Boston, Massachusetts.
[13] Green Afford Able Housing,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October 2018.
[14] Phil Jones,Xiao Xiaoli,Low-carbon building design European experience,《中国建筑学会》,2018,159-163.
[15] Joshua Kneifel,Life-cycle carbon and cost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in new commercial buildings,17 September 2019.
[16] Brenda Boardman,Examining the carbon agenda via the 40% House scenario, 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24 August 2017.
[17] Office of Compliance Assistance ,Pollution Prevention by Building Green,December 2014.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