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耕地在降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目录
摘要 1
综 述 2
1 国内研究的进展 2
1.1 不同降雨和不同耕作制度下紫色土产流和侵蚀过程研究 2
1.2 紫色土土壤颗粒流失规律 2
1.3 紫色土抗蚀性研究 3
1.4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3
2 国外研究的进展 3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3.1 存在的问题 4
3.2 建议 4
引 言 4
正 文 5
1. 研究区域概况 5
1.1 地理位置 5
1.2 地貌特征 5
1.3 土壤 6
1.4 降雨 6
1.5 水土流失情况 8
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9
2.1 试验区基本情况 9
2.2 试验方法 9
3 数据分析研究 9
3.1 降雨量和降雨日数的分布规律 9
3.2 降雨分配与紫色土水土流失的关系 13
3.3 不同坡度下降雨量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 15
3.4 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关系 16
4 结论与建议 18
4.1 结论 18
4.2 建议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紫色土坡耕地在降雨影响下的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摘要: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来自降雨及其产生的地表径流。通过对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试验,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对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降雨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侵蚀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却不明显,但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土壤侵蚀量也呈增加趋势;坡耕地土壤侵蚀厚度、侵蚀量均随着坡耕地坡度的增加而变大。
关键词 : 土壤侵蚀;降雨量;遂宁组紫色土;径流
Study on the Soil Erosion of the purple slope plow-land under rainfall
Abstract:The main power of soil erosion comes from the rainfall and surface runoff, this paper is a review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rainfall and the soil eros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uining the city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test house runoff plot localization observation experiment, uses the data analysis the method, has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to Suining the group purple soil bank farming soil erosion rule,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ameter currentcapacity increases along with the rainfall amount increase, butcorrodes the quantity and the rainfall amount relevance is notactually obvious, but along with diameter current capacity increasing,the soil erosion quantity also assumes the increase tendency; Slopefarming soil erosion thickness, the corroded quantity change alongwith the slope farming slope increase in a big way.
Key words:soil erosion ,Rainfall amount; Suining Group Purple soil; Runoff
综 述
1 国内研究的进展
1.1 不同降雨和不同耕作制度下紫色土产流和侵蚀过程研究
刘刚才等研究了常规耕作措施下,不同降雨产流事件下紫色土侵蚀过程,并对四川低山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刘刚才等还对聚土免耕耕作制度的防蚀效果进行了研究[1]。从其研究中发现:小雨时,只有地表径流发生,在雨前土壤较为干燥、降雨初期雨强陡然增大情况下,地表产流峰值有明显滞后现象,这是由于临时相对不透水表层形成的缘故;暴雨和大暴雨时,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均有发生,壤中流比地表径流更滞后,壤中流在雨后的产流历时与降雨无关;大暴雨时,耕作层的壤中流水位过程曲线与地表径流相似,说明耕作层的大孔隙和管流明显;小雨和暴雨时,地表径流由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大暴雨时,地表径流主要由饱和超渗产流机制形成。在四川低山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侵蚀强度顺序为耕地>林地>封禁草地,说明人为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2]。在较大降雨强度下,聚土免耕的产沙强度明显低于常规种植,这说明聚土免耕有较好的防蚀效果;但当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时,聚土免耕的径流强度与常规耕作制度下常规种植的差异较小[3]。因此,聚土免耕减少径流的作用是有限的。
高美荣等对川中丘陵区旱坡地3种典型的耕作制度在4次降雨中的产流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其研究中发现:产流过程遵循二次函数;3种典型耕作制度的产流量顺序为聚土免耕<平板种植<顺坡种植;聚土免耕能减少径流20%以上,最大达40%,产流过程明显滞后。因此,在旱坡地上推广聚土免耕耕作制度是川中丘陵区水土保持及拦蓄调洪的有效措施[4]。
1.2 紫色土土壤颗粒流失规律
黄丽等研究发现,降雨时,侵蚀后的紫色土坡地土壤颗粒大量流失,土壤退化,在流失泥沙中<0.02mm的团聚体和<0.002mm的粘粒大量富集[5]。降雨初始阶段,径流量较小时,泥沙中颗粒含量以<0.02mm的单粒和微团聚体为主;随着径流量的增加,侵蚀量增大,所携带的泥沙中>0.02mm的颗粒也随之增多,并且颗粒含量逐渐稳定;当侵蚀量较大时,泥沙中的颗粒含量趋向于降雨前表土的粒径分布。
1.3 紫色土抗蚀性研究
李阳兵等从土壤水稳团聚体、力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3个方面研究了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特征及机理[6]。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力学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其中,土壤中>3mm、>lmm、>0.25 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土壤力学稳定性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土壤结构破坏率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荒草地;土壤“崩解速率”表现为耕地>园地>林地>荒草地;土壤抗蚀性强弱表现为荒草地>林地>园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显著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而“崩解速率”是影响土壤团聚体抗蚀性的主要因素。
1.4 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何丙辉等通过对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试验,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对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7],发现: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 而侵蚀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却不明显;坡耕地土壤侵蚀厚度、侵蚀量及养分流失量均随着坡耕地坡度的增加而变大;土壤侵蚀量和降雨量、平均雨强、浑水径流深之间的关系可用y =-30.666 - 1.326x 1 - 2.343x 2 + 23.646x 3 很好地描述。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5
- 10-02
- 05-04
- 05-15
- 07-13
- 05-22
- 09-14
- 03-13
- 08-12
- 05-19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