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零售业态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科学考察分析重庆本土的商业零售业是提升其竞争力的前提与基础。重庆本土商业零售业主要存在经营理念滞后、经营成本过高、规模不太合理、业态结构单一等缺陷,因而创新经营理念、完善经营机制、拓展经营格局、创新经营模式是提升本土商业零售业竞争力的根本举措。
Abstract: The thorough knowledge on the native retail business in Chongqing is the premise to advance its competitiveness.By now many problems in terms of concept, cost, scale and format.The paper proposes that it should be fulfilled by concept upgrading。Operation strengthening,expanding business and innovation。etc.
Key words: retail formats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dominance of retail
一、零售业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性
罗伯特·F·卢斯(美国)归纳总结了欧美学者提出的有关零售业态演变规律观点:(1),低成本-高成本-低成观点说。本观点含义为零售业于低成本为起点随着竞争加剧,逐渐的是销售成本增加,然后通过创新重新走上低成本之路,并且这一过程不断的旋转上升。(2),综合-专卖-综合观点。本观点含义为零售业以商品名目齐全(综合)为优势来吸引消费者,但创新者会通过销售某一类商品(专卖)的经营来吸引消费者。零售业态是在“专卖”和“综合”往复。(3),进化观点。此观点认为零售业适用“适者生存”的规律,要与环境的不断变化相适应。(4),辩证过程观点。认为黑格尔哲学中“正、反、合”辩证理论符合零售业的发展规律。“正”是指旧的零售模式,“反”是指新的零售模式,“合”则是新旧两类零售模式融合发展的更新的零售模式。(5),生命周期观点。认为零售模式是按“创新”、“发展”、“成熟”与“衰退”这四个不同生命阶段不断延续发展。迈克尔·利维(美国)等提出了“条件说”的观点,认为:“竞争;环境变化的趋向,包括变化中的消费者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和技术发展;零售顾客的需要、欲望和购买程序”是影响和促进零售业态与经营方式变革的因素。
我国学者黄国雄等认为,“制约商业经营形式的因素:第一,取决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第二,取决于市场商品的供求态势;第三,取决于企业利益的最优化”。 顾国建认为:“为了保证售价的低廉性,必须做到进货价格的低廉性,只有大量进货才能压低进价,所以……就以连锁的方式开设分号”。李薇薇认为:“零售业态产生的原因是:第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生产与大量消费的出现呼唤零售业变革;第二,‘以消费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要求零售商业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第三,商品日益丰富,消费者行为逐步成熟,购物习惯发生变化,促使零售业进一步变革”。郭冬乐等认为:“从大的方面说,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引发了业态变革的两次高潮;从小的方面说,业态变革缘于三个条件:顾客拉动、生产推动和竞争启动”。
综而言之,国内外学者从成本、内容、技术、制度变迁等角度对零售业态的变革的方式和路径等进行了诠释。国内的零售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相对落后,部分业态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要想使我国的业态结构适合市场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重庆零售业态的发展现状
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零售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零售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在重庆经济腾飞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桥梁和纽带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重庆爆发了业态革命,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势头,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重庆零售业态缩短了与国际先进零售业态的差距,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业态发展格局。
(一) 现代生活多元化、市场细分导致零售业态多样化、细分化
2014年10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新的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把零售业态分为17种,目前这些业态在重庆大部分都已出现,不仅如此,重庆还借助于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商业基础,不断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新型业态,如品类杀手店、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国外新型业态。形成了以百货店、大卖场、超市为主力业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业态体系,这个业态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以百货店为主辅有各类专卖、专业店形成的主要辐射中心城区的传统商业网络;二是以一批国际零售商大卖场为主辐射市区和郊区的区域化经营网络;三是以中小型超市、便利店、
烟杂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如下表可见:
表一:限额以上零售贸易公司个数历年数据
年份 百货零售 超级市场 烟草专门零售 纺织日用专门零售 文体专门零售 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2017 46 32 11 30 10 5
2016 47 32 16 19 39 3
2015 43 35 16 19 39 3
2014 49 34 19 19 41 3
2013 37 19 18 11 34 2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4-2018
(二) 激烈竞争使企业走上联合、兼并的规模化之路,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
重庆是推行零售业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较早、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市场化程度很高。一是投资运营的市场化,各类业态的规模扩张及经营决策基本上都是市场行为;二是业态的资本类型多样化,市场供给主体多元化。百货店和连锁店的各种资本的比例大致相同,集体和私营的比重较高,为37.8%,国有和其他内资为16%,外资的零售企业数比例很低,仅为1.5% ;专业店的资本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占总数的58.46% ,国有、集体和其他内资在l0%左右,外资的比例也很低;大卖场的资本类型主要是其他内资和私营,两者共占73.24% ,国有和集体在10%左右,外资占比虽低,但大卖场是外资投资比例最高的业态。三是运营机制逐步市场化。典型的就是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山城超市由于管理不善而市场化退出。
表二: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数量 单位:亿元(家)
年度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总额 720 782.3 853.6 934.7 1068.3 1215.8 1403.6 1661.2
国有 107.6 119.0 116.6 111.7 86.4 105.2 170.8 140.4
集体 67.5 63.4 54.4 40.7 20.1 20.8 23.1 24.7
个体 285.6 324.3 371.8 445.0 740.4 816.1 936.0 1106.0
三资 16.3 20.6 20.9 22.2 21.1 26.4 34.0 50.9
其他 242.9 255.0 290.0 315.2 201.2 247.2 240.0 339.3
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14-2018
(三)科技革命的广泛应用带来零售业的现代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商贸业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化应用最广阔的市场。在我国,各大型商场都普遍运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条码技术和电子转账作业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如POS、EOS等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自动化和高效率,加快了资金、商品库存周转,这既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
(四)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带动了零售业的国际化
从1998年家乐福进入重庆开始,外资零售巨头如麦德龙、易初莲花、好又多、沃尔玛、百安居等陆续大举在重庆抢滩登陆,他们大多采用连锁经营的形式,以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专业连锁店、快餐连锁店、购物中心等五大业态为主。一方面,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商品的丰富程度和购物场所的可选择性增加。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在资本、人才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同行形成很大程度上的冲击,外资进入所引起的“鲶鱼效应”也可以增强本地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重庆本地企业也在积极的以特许经营方式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比如重庆的德庄火锅、小天鹅已经在国际上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6
- 12-05
- 10-02
- 05-04
- 05-15
- 07-13
- 05-22
- 09-14
- 03-13
- 08-12
- 05-19
- 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