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网站简介

找论文变得更简单!

帮找论文

当前位置:

重点论文网    经济论文    会计论文    财务舞弊问题防范研究
创建时间:05-30

财务舞弊问题防范研究

 

摘    要
财务舞弊由来已久,危害广泛,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对财务舞弊的防范,但都收效甚微,不但没有遏制住财务舞弊,反而促使一些上市公司采取了更具技巧性的反防范手段,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不断出现,并呈现数量上升和数额增大的趋势,伴随世界性的舞弊丑闻恶化,国内也构建了与国际趋同的准则体系并且防范舞弊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
文章采用规范研究方法,依据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及财务舞弊的手法。以2016年最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为背景,研究新准则对财务舞弊防范的作用。将攻与防、治标与治本、监督与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监督的效果和效率,使财务舞弊治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并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即:新准则在诸多方面可以提高防范财务舞弊行为,对企业和有关各方治理和防范财务舞弊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财务舞弊;防范
To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fraud and Research
Abstract
Has a long history of financial fraud against a wide range,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growing emphasis on the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fraud, but they have little effect, not only failed to curb financial fraud, but a number of listed companies to adopt a more skills means to guard against anti-large there is growing trend.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s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and the amount of rise and a growing number of  trends, accompanied by the deterioration of global fraud scandal, has also established a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criteria and systems to prevent fraud system is also being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standardize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conomics of financial fraud and financial fraud cause of the practices. Promulgated in 2016, the latest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background, the new 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evention of financial fraud. Will attack and defense,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olutions, monitoring and mediation combine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financial fraud manage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nd specif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new guidelines can improve in many aspects of financial fraud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parties concerned to guard against financial fraud and has a positiv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inancial fraud; prevent and control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
1  绪    论    1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  研究目的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2
1.3.1  研究的思路    2
1.3.2  研究的内容    2
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概述    3
2.1  财务舞弊的涵义    3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涵义    3
2.3  财务舞弊冰山理论    3
2.4  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3
2.5  财务舞弊GONE理论    3
2.6  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3
3  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法动因及其危害性    4
3.1  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法    4
3.1.1  收入舞弊手法    4
3.1.2  费用舞弊手法    5
3.2  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6
3.2.1  自身利益驱动    6
3.2.2  会计诚信缺失    6
3.3  财务舞弊的危害性    6
3.3.1  对投资者的危害    6
3.3.2  对债权人的危害    7
3.3.3  对国家的危害    7
4  财务舞弊防范控制措施    8
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8
4.2  提高会计职业准入门槛    8
4.3  加大执法力度    9
4.4  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9
5  华源制药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10
5.1  案例概述    10
5.2  案例分析    10
5.2.1  华源制药财务舞弊手法分析    10
5.2.2  华源制药财务舞弊动机分析    11
5.3  案例启示    13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附    录    17


 
1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目前对于财务舞弊治理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公司治理机构的改革上,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只能解决内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不能解决外部的信息不对称,即企业对债权人、投资者、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的欺诈,外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土壤,因此只有将这两者同时处理好才能更好的遏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才能减少公司财务舞弊的危害。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寻找公司舞弊更深层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公司财务舞弊治理的措施。将防与治、治标与治本、监督与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监督的效果和效率,使得财务造假的现象能够得到有效的制止。
1.1.2  研究意义
国内目前正处于道德危机的年代,在会计标准执行监管最严厉的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是比比皆是,会计造假泛滥。信用的缺失滋生了各种造假事件,造假事件又反作用于信用,进一步导致了信用的缺失和道德水平的下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为了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规范企业财务实务操作行为,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但是新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主观性增加,报表编制者自由量裁权大大增加,会计信息由谨慎向中性过渡。滥用会计准则现象随着新准则的实施不但不能遏止还会蔓延。企业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税务机关、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自身的经营管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企业财务舞弊的治理,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有关职能部门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门对企业的欺诈性财务报告的动因进行研究的并不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张文贤(1997)将会计造假的原因概括为以下几种:(1)法制不健全,没有形成“造假犯法”的法制环境。(2)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准则、政策、法规制度不了解,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蒋义宏(1999)则把企业利润操纵的动机归结为满足证券市场的严格要求,即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提高发行价格、为获得配股资格、为避免连续3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等[1]。谢朝武(2010)将财务舞弊的原因归结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2]。黄世忠(2011)认为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包括提高经营业绩、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减少纳税、特定的政治目的或推卸责任。财务舞弊泛滥的主要原因是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的前提下,舞弊收益远远高于舞弊成本[3]。朱国鸿(2014)提出对企业高级管理层的激励不足、激励错位、激励权配置的失当和内部会计控制、外部会计控制的虚化和弱化是中国企业财务报告舞弊的主要原因[4]。
1.2.2  国外研究现状
财务舞弊动因的理论基础对于财务舞弊动因的研究,国外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财务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财务舞弊GONE理论(四因素论)和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冰山理论(二因素理论)是把舞弊看作一座海面上的冰山,从结构和行为的角度去考虑,露在海平面上的是舞弊的结构部分,海平面下的部分则是行为部分。舞弊结构是指组织的内部管理,而舞弊行为则是被刻意掩饰的[5]。美国伯洛格纳(G.J Bologna)等人在1993年将舞弊划分为由G贪婪(greed)、O机会(opportunity)、N需要(need)、E揭露(exposure)四个因素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企业造假的风险程度,即GONE理论(四元素理论)[6]。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伯明翰大学的史蒂文·阿伯雷齐特(W Steve Albrecht)教授于1995年提出了三角理论(三因素理论),他将企业舞弊的产生分为压力(Expose)、机会(Opportunity)和自我合理化倾向(Retionalization)三个因素[7]。舞弊三角中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个因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多因素理论)是由现任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伯洛格纳(Bologna)在GONE理论基础上发展形成。将企业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素,包括道德品质、动机(与GONE理论贪婪因子和需求因子相对应)和一般风险因素,包括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善有关舞弊成因的理论。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不断出现,并呈现数量上升和数额增大的趋势,伴随世界性的舞弊丑闻恶化,国内也构建了与国际趋同的准则体系并且防范舞弊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文章依据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新会计准则下财务舞弊的防范控制。文章按照分析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法——财务舞弊本质及产生的动因和危害性——新准则下财务舞弊行为防范控制分析的思路进行研究。
1.3.2  研究内容
论文结合财务舞弊的相关案例全面地对收入、费用舞弊手法和新准则下财务舞弊的防范控制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对财务舞弊的危害性及常用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财务舞弊的动因就是利益驱动,正是在这种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使得财务舞弊现象如此的泛滥。对于财务舞弊的识别并不是文章的研究重点,但是它作为治理理论基础在此只进行简略的说明,文章的研究重点是在财务舞弊动因、舞弊手法,以及在新准则下面对财务舞弊所提出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以此来制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最新论文

网站导航

热门论文